重要 | 关于“输出”的几点建议_20171019
2023年6月30日 更新
开启更多功能,提升办公效能

最近大家都非常欣喜的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团员在“主动输出”了~


在开始输出之后,有些团员会私下把文章发给我交流,我下面汇总了一些共性的建议,希望能有助于大家更高效地输出“高质量”文章,以后慢慢也能“自己给自己背书”。


一、首先,对读者而言,什么是“有价值”的文章?


是能给他没有接触过的新的input,不论是内容、风格,还是能“刺激他有新的思考”,都算



二、怎样才能持续输出的这种“有价值”文章呢?


一个关键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文章定位和调性——你最熟悉的工作领域,你最感兴趣的生活场景,或者你自己独有的文字风格(跟性格相关)等等,都可以


具体来说,有如下一些可能性,大家可以对号入座,看哪种适合自己——


1、对AI技术特别有兴趣的,就可以重点介绍AI技术通识入门。比如@我偏笑 的《填槽与多轮对话》http://t.cn/RONmaoU@Jasmine 的《AI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数据标注工作入门http://t.cn/R0A0pNh【知识图谱】项目前期产品经理需要做哪些准备?http://t.cn/RpYMDFB 等等。


2、如果已经有比较多的AI实战经验,可以分享AI产品思考和方法论。比如@郭靖 的《智能助理的应用场景选择》http://t.cn/R0JSnsL 、@赵帅 的《AI产品经理、语音交互和聊天机器人》http://t.cn/RCyrTfI 等等。


3、如果是正在学习、转型AI产品经理的团员,可以AI产品经理成长方法总结,比如@howie 的《关于AI学习方法的思考——产品经理入门人工智能》http://t.cn/R0Wed1c


4、或者是AI产品经理心路成长历程,比如@殊予 的《Ta说(1)_AI产品经理的心路历程_@郑殊予https://note.youdao.com/s/dTPmGZEn


对于还不能输出方法或心路历程的同学,不用担心,还有你们目前就能做到方式:


5、报名成为咱们“AI游学小分队”成员,参加各种线上/线下的AI行业活动或课程,然后做干货整理——价值就是让没机会到场参加的同学,也能学习到相关信息。可以参考

1)《微软小冰李笛:情感不能被计算,但可以被拟合 | AI产品经理大本营“AI游学小分队”学习干货整理》http://t.cn/RCaYRJK

2)团员@明德 整理的《干货整理 | 直播:打造机器人+医疗健康服务生态圈https://shimo.im/doc/Yrh6Gd9WE5Iup4Wu?r=0YK254/

3)文字要精简,可参考这篇《2017中国声谷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论坛》https://mp.weixin.qq.com/s/sjTNtLxGvhFkrWo_2wJCrA 。咱们不是做媒体报道,不需要写拖沓的描述性文字。


6、还可以分享你去AI公司面试的总结——面经,比如今天刚刚出炉的@CC 的《视频识别公司面试经历分享https://shimo.im/doc/5yfGbV30zTEvQHDQ?r=JRO30/


7、或者是面试题总结,大家也很需要的!比如@子豪 的《我的AI产品求职之路(附腾讯、蚂蚁金服、YY、商汤面试题)http://t.cn/ROeXXaF


再汇总下

1、AI技术通识入门

2、AI产品思考和方法论

3、AI产品经理的成长方法总结

4、AI产品经理的心路成长历程

5、干货整理 | 线上/线下AI行业活动或课程

6、干货整理 | 面经

7、干货整理 | 面试题


补充一点:最好是原创。虽然不是完全不能借鉴别人的观点,但是,

1)全篇文章,总得有几个是自己原创的观点或案例;如果1个都没有,只是把别人的内容换个展现,虽然对自己个人主页的积累有好处,但长期来说,投入产出比是没有“自己花心思原创”高的。如果刚开始学AI,不知道怎么原创,怎么办?参考上面7点建议方向。


2)如果引用别人的内容,特别是篇幅比较多或者核心观点时,建议最好能写出来,是引用自谁的什么文章或PPT,最好能带上链接;即使我们没有给原作者打赏,带点流量和宣传价值(虽然不多),还是应该的。



三、以上是输出内容的可选方向,那具体应该怎么写呢?

1、好的文章,最好有独到的insight认知——跟行业主流观点相反的、或者更深一层;(如果是汇总、陈述一些常规的观点,就需要尽量简短;否则,很长的话,更适合朋友间交流,而不一定适合输出给其他人)


2、独到insight,最可能来自自己有实战经验的领域;so 最好能有自己的实战案例介绍,最好有数字、有故事。(如果是过于抽象的认知,大家可能get不到)


3、如果是讲AI技术概念,最好能够通俗易懂,少一些数学公式,并且一次最好只说一个技术概念;下面这个链接,是正面例子——《漫说AI | 一文读懂k-NN算法》http://t.cn/ROsKniP


另外,分享我之前做AI技术概念整理时的研究框架

1)核心概念(最好有自己语言描述的通俗版解释)

2)当前技术边界

3)瓶颈和机会

4)附:相关资料(代表性产品、文章、视频等等)

具体可参考我写TTS的那篇 https://mp.weixin.qq.com/s/MtQDCAvXBZAqc9hpjAsH2A


4、再扩大一点说,如何写一份“针对具体主题的好报告”呢?

0)把这个领域所有相关的文章、书籍等网上资料,都看完了(心里就有底了)。

1)报告10%篇幅,简单写行业方向概括

2)报告60%篇幅重点针对某个具体的“细分”方向的深入研究结果,目的是给阅读者(比如未来的面试官)新的信息输入,并证明你的主动性和信息挖掘能力。

比如,泛泛的研究“机器人”是没有稀缺性价值的(我们也不是行业报告机构),但可以选一个足够小的领域,比如炒菜机器人,先看资料,然后找到国内外一线的教授、创业者交流,然后再输出整个行业内都没有看到过的信息。

3)报告30%篇幅,能提出好的问题。好的标准是什么?大家可以自己慢慢思考。比如 A)“具体”,且有自己一手的资料和数据支撑的问题。举例:中国2016年众筹机器人,40~50%是儿童机器人,那么在欧美市场是否也认为儿童是现阶段更好的切入场景?B)最好是跟你有关,而不是泛泛地说“请点评人工智能”之类的。C)能写出自己的观点,并且最好给别人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

4)附录:所有的已有行动过程举证清单。

5)团员@明德 的案例分享,他花费了1个半月,输出了以下内容


5、文档的可读性一定要好。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基本的格式清晰得有,如果能够文笔好,或者做一些“可视化”展示,那就更好了。


6、《20171103_写完AI文章初稿后,需要注意的15个tips



四、4个建议

1、兴趣驱动是最好的,一开始千万不要强求“系统/完备性”,而要找一点扎得非常深


2、如果是系统性的研究一个主题,一开始最好先找过来人请教,少走弯路


3、大家的总结文章,可以发我交流讨论,但由于我最近精力实在有些顾不过来了,所以希望大家发我之前能保证1)你已经看完了网上绝大部分的相关文章和资料,至少能保障一定的level水准。2)至少已经找身边的同事、朋友或饭团团员们交流过1次,有人给过你初步建议了。


4、可以考虑开自己的知乎/公众号/简书账号,长期沉淀,是有给自己背书的价值的;即使早期的文章以后回头看比较初级,也没事的。



正如有团员说的,一开始可能会对自己信心不足,但加入饭团后,看了一些学员的互动和分享,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也可以成为一名AI产品经理。


希望本文能对大家有所参考价值,一起加油吧~





-END-

以上内容,来自知识星球“AI产品经理大本营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加入

---------------------

作者:黄钊hanniman,前腾讯PM,前图灵机器人-人才战略官/AI产品经理,10年AI、13年互联网经验;垂直于AI产品经理的第一社群“AI产品经理大本营”(5年)和自媒体“hanniman”(8年);作品有《AI产品经理的实操手册》、200页PPT《人工智能产品经理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