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前天发布了《征集团员交流:2B方向AI产品经理的成长困境及如何应对?_20190826》之后,有好几位团员非常有兴趣来分享他们的经历和观点,本文是团员Ying的总结,有不少实战中的体会;文中最后还有团长hanniman的补充评注。
2B 方向的AI产品经理如何能快速成长
我目前在一家专注于NLP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初创公司做产品经理,在职近三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公司的产品和业务形态完成了从2C到2B的转型。期间,我所负责的产品,从面向大众消费者的儿童陪伴机器人,变成了面向企业客户的智能助手平台。在和公司一起发展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但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瓶颈。
困难一:找不到方法
大多数情况下,需求不来自数据分析和用户调研,而是直接由甲方提出。甲方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并不需要产品经理再做行业深入调研,他们已经是行业专家,他们只是希望你可以针对他们已有的明确需求,给出他们想要的明确的解决方案。需求是明确的,用户是明确的,甚至交互设计都需要按照甲方的意愿来实现。他们不关系你是否能提出更新颖的产品想法,也不在意你的设计方案是不是更加简洁友好,他们只关心你是否按照他们的意愿将产品完成。对于甲方来说,他们会有一套自己的产品标准和使用习惯,他们需要定制化服务。2C的那一套产品研发方法论在这时完全无效,技术负责人会直接和甲方沟通,而产品经理有时则形同虚设,处境尴尬。
困难二:缺乏话语权
目前,AI初创公司多是技术驱动的企业,公司的创始人往往具有雄厚的技术背景。这也奠定了AI初创公司相对重视技术,而轻视产品的基因。在这种情况下,驱使产品研发和设计的主要有两种动力,分别是与竞争者的对抗,和跟进新技术发展。一方面,企业会高度关注同类竞争企业的产品,其他公司有的功能,我们也要有,其他公司实现的能力,我们也得实现。另一方面,企业会投入大多数资源到研发部门,以技术能力为出发点,设计产品的功能。这导致在AI初创公司里,负责研发的人员相较于产品经理对产品有更多的话语权。研发组会围绕新技术开展不同的POC项目,经过验证后就直接转化为产品或功能发布。因此,产品经理完全失去对产品设计的主导权,只能配合研发组对POC项目进行测试。
困难三:抓不住重点
在创业公司中,CEO和创始人往往会直接参与和客户的交流。特别是2B类业务,企业CEO多半会亲自负责与合作伙伴对接,了解业务模式和产品需求。当产品完成开发以后,也是由CEO亲自与合作公司项目负责人交付产品,并收集反馈。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的CEO经常会扮演产品经理的角色,但同时又比产品经理更了解业务,更有话语权。然而,公司的CEO业务非常繁忙,并不会花时间与产品经理进行深入沟通,更多的是把想法和要求直接传达给项目经理和开发人员。于是,产品经理的工作经常难以展开,只能等第一轮开发任务结束后,再跟进项目,负责一些体验的改进工作,工作模式本末倒置。长期以往,产品经理在公司的价值和重要性很难得到认可,在个人发展上也会出现瓶颈。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个人总结出一些克服困难和突破瓶颈的关键能力,在这里分享给大家。不过,其中具体的方法和途径因人而异。
1、增强自我定位的能力:AI产品经理一定要有很强的自我驱动力,找准自己的定位,然后主动的去学习和实践。虽说产品经理应该对产品生命线上的所有环节都有深入的了解,但是依然需要找到自己最能体现价值的环节,不应该妄想自己可以无所不能。应该放低姿态,认识到自己的短板和优势,然后把精力投入到“扬长”,而非”避短“上。2B产品经理可能没法像2C产品经理那样可以独揽产品大权。没有明确的KPI,没有明确的增长指南,因此,这时就更需要产品经理自发式的完成工作,找到自己能力晋升的闭环。明确的定位可以帮助产品经理更好的找到工作的方法,在工作内容没有即使反馈的时候,依然可以有效的训练自己,将自己的优势最大化。这样,即便是在项目周期漫长的2B项目中,产品经理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2、培养主动提问的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特别是在AI初创型公司。产品经理需要主动向研发负责人,工程师去请教关于产品的问题。很多时候,当产品经理还在思考公司应该做什么产品,推出什么功能,目标用户是谁等问题的时候,研发负责人就已经先行一步了。这并不是公司有意要把产品经理架空,而是在技术驱动的AI企业中,研发人员必需要为其科研成果寻找落地场景。只是,研发组往往不会主动的找产品经理去探讨场景和产业,更多的是自发的对技术场景进行探索。这时就需要产品经理主动打入研发团队的工作当中,积极的提供帮助。产品经理其实不需要完全追求对产品设计的话语权,及时的参与到科研项目的研发中,从自己的专业角度给出建议,帮助研发组将技术落地,最终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不管是2B还是2C,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其实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实现用户的需求还是提升产品的体验,其本质都是解决问题。锻炼自己的结构化思维,将一个复杂的问题拆解成多个小的可执行的任务。这需要产品经理进行大量的学习和阅读。当AI产品经理在2B的业务中找不到工作重点时,试着换一个角度,不需要一上来就尝试接手最核心的问题,把目光聚焦在每一个自己正在面临的问题上,深入思考,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这个能力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自己。2B的产品经理需要能够更好的理解场景和行业,需要往前看一步,不仅要服务好自己公司的客户,也要能让自己的产品服务好客户的用户。短时间内可能很难有成效,但是长期的坚持一定会有质变的收获。
团长hanniman补充评注:
团员Ying的3点建议,说得非常好,特别是第1点“增强自我定位的能力”,是很多初级PM很难意识到的。这背后是一个认知:在世间法里,比如职场,要想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关键是长板要非常非常长(公司领导会知道该如何搭配团队),并在同时,保障自己的短板不要成为重大漏洞(60分以上)即可。
另外,看到Ying的经历,我突然意识到,在现在行业阶段(AI还在很早期),我们作为个体,如果跟随一家还不错的AI公司积累3年以上(最好5年),就很可能“自然”的观察并积累到“完整”的行业认知——不论是2B/2C/2G等多领域的了解,自己工作职责的轮岗,还是公司业务成绩的好坏起伏、团队人员的吐故纳新等,都尽收眼底;等到这些事情经历之后回头看,就会比其他每个6~12个月就换一份工作的同学领先半个身位了(至少每换个公司,总需要3~6个月去适应)。
-END-
以上内容,来自饭团“AI产品经理大本营”,点击这里可关注:http://fantuan.guokr.net/groups/219/ (如果遇到支付问题,请先关注饭团的官方微信服务号“fantuan-app”)
---------------------
作者:黄钊hanniman,图灵机器人-人才战略官,前腾讯产品经理,6年AI实战经验,9年互联网背景,微信公众号/知乎/在行ID“hanniman”,饭团“AI产品经理大本营”,分享人工智能相关原创干货,200页PPT《人工智能产品经理的新起点》被业内广泛好评,下载量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