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资储备指南用于包括疫情、洪水、地震在内的多种突发场景。
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对于不同种类物资的必要性是不同的。对于突发状态下所要坚持的时间预期也各不相同——可能张三想的是三天,李四考虑的是一周,王五预备的是一个月。因此物资储备要考虑到:数量、体积、重量、便携性、保质期,等等因素。
这里没有一个统一的储备标准,但我们将尽力澄清物资储备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计算好每人每天的消耗量,以便读者做好规划。
请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安排采购优先级。本文仅作参考。
一般来说,成人每天需要1500大卡左右的能量来维持身体机能。
大卡=千卡,下面行文皆用大卡,不再指出。
注意,这里的标准是维持身体机能,以备在灾情中进行必要的转移和活动。
在这个标准下,具体来说,成年女性每日所需的能量摄入不建议低于1200大卡,成年男性每日所需的能量摄入不建议低于1500大卡。
但考虑到灾情中的未知带来的恐惧,大家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少吃一些多撑几天的想法。请结合自身的焦虑程度以及灾情的严重程度,合理规划摄入标准。
每 100g 的能量棒所含的热量大约在300-500大卡左右,因产品而异。按照维持身体机能的标准,成年人每天大约要吃 400-500g。
但是,【敲黑板】,一定要注意的是,很多商品所用的能量单位常常不是大卡 ( kcal ),而是千焦 ( kj )。
所以有很多能量棒在营养成分表里标注的是,例如,1569kj/100g 。
千!万!不!要!被这个 1569kj 欺骗了,不要以为一天只吃 100g 此种产品就足够了!
这就要引入大卡和千焦的换算单位:1千卡=4.18千焦。
为了方便估算我们可以记作 1千卡=4千焦。
因此,在储备能量棒时,我们需要做的是:
首先,查看能量棒的包装规格,大部分产品在每根 50g 左右。
而后,查看能量棒的营养成分,也就是能量密度。
此时,如果营养成分表里的单位是 kj ,请做好单位换算,大约除以 4 就可以了。
而后,再根据你预计的储备天数,购买所需的数量。
最后,如果懒得计算,以最常见的士力架花生夹心巧克力为例:在487大卡/100g,50g/根的标准下,成年人每人每天大概需要吃 6 根来维持身体机能。每餐需要吃100g,约 2 根。
不要小看饼干。
饼干的热量和能量棒几乎相当。以奥利奥为例,每 100g 奥利奥的热量足有 2027kj,也就是约485大卡,而每 100g 士力架仅仅比它多出了 11kj,基本可以划等号。
仅从热量角度考虑,饼干也是一个能量密度足够高的应急食品。
关于饼干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压缩饼干与常规饼干的对比。
以某电商网站常见的压缩饼干为例,其能量密度为 2054kj/100g,可以看出与奥利奥几乎持平。
那么选购区别将在于,比如:保质期、包装体积、味道口感,以及其它营养成分等等。
做这个对比想说明的是,不要因为买不到特定产品而焦虑。
对于饼干来说,每餐100g,每天300g,即可满足成人一天的能量消耗。
不难猜到,方便面也是热量大户。
以最常见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为例,其能量密度为:2037kj/100g,也就是487大卡/100g 。
可以看出,和上面的能量棒、饼干大差不差,区别在于包装体积。
虽然在体积上方便面可能没有优势,但是,它有一个优点是,每包刚好100g左右,非常方便计算,每人每天3包,让储备规划变得非常直观。并且,方便面的饱腹感,相对于能量棒和饼干(非压缩)要强得多。
罐头的能量密度要小于上面几种食物,大约在 1000kj/100g 左右(左的偏多),约为240大卡。
按照上面的标准,每餐大概要吃 200g。
以最常见的午餐肉罐头为例,每罐 340g,两罐可以满足一个成人一天的热量消耗。
挂面的热量在300大卡/100g左右,那么按照上面的标准,每餐需要约 150 - 200g。
但挂面的问题是,虽然它比方便面更节省空间,但一般理解下,它需要煮熟才能食用。
然而在断水断电的灾情下,煮面就成了负担。
以常见的 500g 一包的挂面来说,一包可以满足一个成人一天的热量消耗。
麦片的热量约为300-350大卡/100g,与挂面相当,每餐需要约 150-200g。
一勺麦片大概是12克左右,如果仅靠麦片提供热量,每餐要吃 10 勺左右。
香肠的热量大概在 200大卡/100g 左右。
以最常见的双汇王中王为例,热量为 173大卡/100g,每餐需要约 300g。
香肠的包装规格差别非常大,很难用每餐几根来概括,请大家自行换算。
虽然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种类繁多且杂乱,但选购和服用时反而相对简单。因为,国产的复合维生素各营养素含量基本都要比人体所需的摄入量多出一点点,每日按推荐摄入量服用即可。
不过,【敲黑板】,一些进口的复合维生素,以某常见澳洲品牌为例,其营养素含量会达到推荐摄入量的 2-3 倍,服用时请合理调整摄入量或摄入间隔。
总结:国产符合维生素可以按照推荐剂量服用,进口复合维生素需要合理调整摄入量或摄入间隔。
葡萄干、坚果、奶酪、八宝粥、脱水蔬菜包、干木耳、干海带、咖啡、茶叶,以及各类喜欢的小食。
别忘了宠物。
具体储备量请各位主子依宠物品种和体型估算。
对于能量棒、饼干、方便面等热量较高的食品——约500大卡/100g——每餐大约需要100g,每人每天300g。
对于罐头、挂面、香肠等热量稍低的食品——约200-300大卡/100g——每餐大约要200-300g,每人每天约600-900g。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健康成年人每天需水2500 ml左右,这包括食物中的水。
考虑到我们的应急食品里含水量非常低,建议照不低于每人每天 2L 水储备。
水污染
对于可能存在的水污染,原则是尽可能不喝生水。
在物资储备中,可以购置纱布、活性炭、净水片等物资用于过滤。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过滤后的水也要煮沸食用:
优先用纱布、活性炭进行过滤,如果没有的话,可先静置,取上层清水,而后煮沸食用,有高压锅的话优先用高压锅煮沸。
宠物饮水的储备建议不低于 40毫升/公斤/天 ,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照 80毫升/公斤/天储备。
一只 10斤 的猫每天约需要:0.2-0.3L水,约一听可乐的量。
首先储备好自身或家人的基础疾病用药,比如:降压药、哮喘药,等等。
并且预备能够随身携带、安全存放药物的应急药瓶。
应急药品可以准备,如:抗生素、碘伏、止疼药、退烧药、抗过敏药等等,以及必要的纱布、绷带、创可贴等外伤止血用品。
下表仅作参考:
首先考虑自身或者女性亲友的卫生用品。
此外,可以准备,例如:体温计、一次性酒精棉球、无水洗手液、卫生湿巾、消毒液、垃圾袋、一次性内衣裤等。
另外,包括眼镜、假牙、助听器等医疗辅助类器械,也可作为储备选择。
通讯类物资用于保证我们和外界的沟通,信息的收发是在灾情中保证自己获救的关键。
首先可以准备储电类物资:如充电宝、干电池、多合一充电线、以及辅助器械所需的纽扣电池等等。
其中,充电宝可以准备多个,并且长期不用的话,需要定期充放电,以月或季度为周期。
其次,条件允许地情况下,可以准备发电类设备,如各种便携式发电机、手摇式多功能收音机。
信息收发需要应对的是,通信网络的瘫痪或阻塞。因此需要考虑手机和互联网之外的手段。
在信息的接受上,可以用收音机作为替代渠道,并且建议采购干电池供电的收音机,或手摇供电式收音机。
但在信息的发送上,不容易找到手机之外的替代物。在这个问题的应对上,更多的是培养一种良好的应急习惯:
手机此时作为信息发送设备的价值远大于信息接受。如果身处灾情中心,建议保持一种规律性的应答状态。比如,每个小时查看一次关键信息,或每个小时向外通报一次情况,其余时间则保持在仅保留收发短信和电话下的省电模式。另外,如果被困人数较多,可以协调好通讯顺序和通讯代表,在情况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让大家的手机轮流工作,而非同时工作,以节约电量。
另外,可以购置应急口哨,帮助救援人员识别和定位。
在通讯物资的准备中,可以用卡片记录应急单位的联系方式,并有针对性地做好排列,比如:以距离自己远近的方式、以救援团队专业方向的方式、以应急单位属性的方式(救援、医疗、新闻等),等等。在灾害出现的第一时间,保证自己求助信息的指向性和清晰度。
对于应急联系人的设置,可选择异地的家人或朋友。出现灾情时,对方可以作为你的通讯放大器,向外广播你的消息,并且不受生存和电量等因素限制。与他建立一种规律性的沟通,将求助需求转交给他,把精力和电力的消耗也转交给他,最大可能地保存自己的体力和资源。
地震中的应急避难所、洪灾中的高地,以及更一般的公共图书馆、酒店等等,都可以成为避难选择。准备一份应急地图,或者平时在头脑中有意识地熟悉一下周围的地形环境,作为必要时地转移选择。
与电相关的设备都很怕水,在储存时一定要做好防水。并且准备好必要的外出时所需的隔离袋,可用塑料袋、垃圾袋或气球应急。
工具性物资用于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用于日常使用的:金属餐具、梳子、纸笔;
用于复杂情况的:刀、救生绳、塑料袋、口哨、金属容器(一些情况下可用罐头盒代替);
用于照明和保温的:手电筒、打火机、蜡烛、保温毯;
用于防护与隔离的:手套、雨衣、防水袋、气球、防水背包、救生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