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经分享_原来,腾讯机器人项目是这样面试的_@Insight_ 20171229
2020年9月3日 更新
开启更多功能,提升办公效能

前言:本文作者@Insight ,是我们“AI产品经理大本营”成员,下面这篇面经,是他分享的第1篇文章,欢迎更多有兴趣“主动输出”的朋友们一起加入、共同进步:)



作为一枚PM,在这里向大家汇报面试经历啦(腾讯-MIG-智能机器人对话语义产品经理,具体JD详见下面链接中的第一个职位 https://shimo.im/doc/3k1gmb9klkIHzse5/)。


全文结构

一、结论;

二、面试背景;

三、面试过程;

四、结论详情;


一、结论

1、面试官很nice。所以,不要怂,就是干,大胆做自己(如果你本身口才很好,曾有过把理发店、健身房、微商甚至传销组织斩落马下的辉煌经历,当我没说);


2、面试官很猛,思维缜密,有洞察力。所以,蹩脚的理由,或逻辑站不住脚的回答,都会被轻易识破,因为真相只有一个!(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3、整个面试节奏是“他问 vs. 我答”,主要是在简历中找提问素材,比如在方案设计上有什么方法论,大学的专业在工作上产生了哪些独特价值,等等;


4、面试官在AI方面问得并不多,对AI涉及的技术更是基本没问;


5、简历中,如果有知名公司的相关履历,请认真准备,会问得比较多、比较细(至于具体要准备哪些内容,我也不知道。总之,多准备吧,至少把那一段工作经历进行整体回顾和复盘);


6、面试官带来的新观点(震撼):“我们理解的‘智能’机器人,在封闭领域(比如智能家居),对于BAT来说,可能一两年就能实现”。所以,趁现在赶快入局吧;


二、面试背景

周一上午,在黄大的推荐(光环)下,发了简历邮件给招聘方。不停地刷新收件箱,一直没回,很焦虑、很忐忑,觉得希望不大了。结果,微信上突然有人加我,上面写着“腾讯机器人项目高X”!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理智,千万要理智,万一这是他们做出来的聊天机器人呢?各种看朋友圈,翻来覆去地看,总算可以确定是真人。刚准备构思开场白怎么说,就看到对方发来一条消息“Hello,刚刚收到你的简历,看过之后比较感兴趣,方便什么时候当面或者电话聊一下吗”。


Oh yeah,简历得到了认可!


然后就是约面试时间,最终定在了当天8点。


这么突然,伦家都没有好好打扮一番呢,怎么见人?


这么快就有回复,又是加微信,又是刚认识就约我(面试),是不是太看得起我了,心理压力很大的好吧!


这么拼,晚上8点还要面试!更拼的是,当我8点到办公室的时候,看到有一半人还在工位上埋头,剩下的工位虽然没人,但有一半的显示器亮着



三、面试过程

回归正题,面试开始后,面试官让我做了个简单的自我介绍。等我说完,面试官就开始对感兴趣的地方提问,比如为什么从某公司离职,为什么有这样那样的职能转变,为什么在某家公司只待了半年。


其中有几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贴出来感受一下:

1、当时你们做设计或规划的时候,依据的是什么准则或者方法论?

2、你是XX专业的,在工作中具体发挥了怎样的价值?不是这个专业的人是否就做不到这件事?

3、你平时玩游戏吗?玩过XX游戏吗?什么级别?


我面的不是MIG(移动互联事业群,做手Q、安全管家的)吗?怎么好像穿越到了IEG(互动娱乐事业群,做游戏的)?怎么还问游戏相关的内容呢!原来他是想问:“如果现在有一个机器人,可以获得玩家行为数据,你会为这个机器人设计什么功能?如何落地?


快结束时,按照惯例(套路),都会说:“我对你已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我问了一些诸如“智能机器人的使用场景;公司对机器人项目的定位和期望;半年(或一年内)计划要让机器人达到什么水平”的问题。


最后,还剩一个流程:“行,你的简历我先归档了,到时二面面试官会联系你,如果有的话(这个“如果”是那种匆忙补充的感觉,就像‘我明天肯定不会迟到的,如果闹钟响了的话’,或者‘这个项目肯定会如期上线的,如果开发不请假的话’)。”


这一句“如果”,让我心里拔凉拔凉的!加上自己也只是正常发挥,虽然能过及格线,但不算表现优秀,更没有到超神的状态,脑洞也没有打开,二面估计希望不大,这一篇章暂且揭过。


四、结论详情

什么?居然真的有人看到这里!这么用心的同学,彩蛋必须得有啊:


1、面试官很nice,不会中途打断我说话,哪怕跑题了,或者有些观点他并不同意。所以,后续如果有同学面的也是腾讯MIG机器人项目,大可不必有压力,而且一定要争取更多的发挥空间,最好能自己带节奏,让面试官跟着你的节奏走


举个例子,面试官问“你做设计有什么方法论?”,如果你对方法论这个话题比较懵逼,那可以说说你对人机交互、用户体验的理解啊,总之就是把很大的话题化为具体的、细小的、你擅长的话题(什么?你没有擅长的话题?你确定你是PM?)。


2、面试官很猛,说话极有条理,极富逻辑(说他IQ140一点都不意外,说他IQ150也完全有可能)。他对产业了解非常深入,远景很宏大,在宏观层面有一定把握和洞见!如果说IQ是天赋,是娘胎里出来的,那视野和格局就需要非常深厚的积累了,这种积累才是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关键(每天多积累1%,一年就是1.01的365次方=37.8倍,这叫指数型增长)!


3、整个面试的节奏都是“他问 vs. 我答”,问的问题也都是与简历直接相关,比如你的某段工作的一些亮点,或者你的专业背景有没有很好地融入工作。如果你自己不能主动引导话题的话,很可能会觉得没有太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毕竟面试也有特定套路,也需要控制时长。


4、让我颇为意外的是,面试官在机器人、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并没有多问。难道是因为大多数候选人在这一领域都经验浅薄,问了也是白问吗?或者不无恶意地揣测下[奸笑],是不是面试官自己也是入行不久,觉得传统PM的话题更能hold得住,哈哈。其实,最有可能的原因,还是AI产品和互联网产品的很多底层能力是相通的,比如提炼需求的能力、用户体验的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同理心等。


5、我自己在一家准一线电商公司待过半年,在一家初创公司待了近一年,另外还在两家B轮公司待过1至2年不等。如果把面试官提的问题进行“大数据”分析,会发现一多半都与这家电商公司有关,加上面试官说过“从用户规模来看,就这家电商公司算比较大的”之类的话,表明知名公司的经历会更吸引面试官。所以,有知名公司相关履历的同学,记得多多准备,最好把当时工作的亮点、成绩、心得、体会等全部仔细复盘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我就是因为面试时间匆忙,加上离开这家电商公司已经快一年半了,很多细节当时根本想不起来。等回到家写这篇总结的时候,才觉得面试的时候怎么那么蠢,这都没想起来。所以,我对自己的面试表现打分的话,只是刚刚合格,远谈不上表现优秀。


6、这次面试最大的收获,是面试官带来的一个新观点:“在开放领域,AI想做到‘智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在封闭领域,比如智能家居,对BAT这种有钱、有人、有技术的公司来说,可以把AI的体验做到非常好。就算要达到一般人认知的‘智能’,也并不需要5到10年,可能一两年就够了”。



注:以上内容,来自饭团“AI产品经理大本营”,点击这里可关注:http://fantuan.guokr.net/groups/219/ (如果遇到支付问题,请先关注饭团的官方微信服务号“fantuan-app”)


---------------------

作者:黄钊hanniman,图灵机器人-人才战略官,前腾讯产品经理,5年AI实战经验,8年互联网背景,微信公众号/知乎/在行ID“hanniman”,饭团“AI产品经理大本营”,分享人工智能相关原创干货,200页PPT《人工智能产品经理的新起点》被业内广泛好评,下载量1万+。